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發布者:黨委宣傳部(黨校、校報編輯部、新聞中心)發布時間:2022-05-05浏覽次數:291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我國有獨特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産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展現了“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中國人民大學的發展曆程,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極不平凡曆程,辦學規模、培養質量、服務能力實現曆史性躍升。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高等教育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實踐告訴我們,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必須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标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别人後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标準和模式,而是要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國高等教育肩負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新的征程上,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一定能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人才培養這個關鍵,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體現到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各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适應不适應、做得好不好。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鬥志。高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的重要力量,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養成科學思維習慣,促進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廣大教師要嚴愛相濟、潤己澤人,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标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堅強保證,我國高等教育一定能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7日   第 03 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