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高等教育》2023年第22期刊發黨委書記劉洋、校長張農的署名文章——《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推進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
文章指出,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要把握好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四個維度”,打造“有質量、有溫度、有特色”的教育體系,建設“精準度、契合度、專業度”相協調的科技創新體系,構建“能力為本、貫通融合、多元評價”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融“紅色文化、專業文化、傳統文化”于一體的文化建設體系。全文如下:
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推進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使命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教育是重要基礎,科技是核心動力,人才是關鍵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這“四個維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大學應牢牢抓住大有可為的曆史機遇期,深刻把握“四個維度”,探索構建“四大體系”,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推進一流大學建設。
一、把握好“四個維度”是應用型大學服務中國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推進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必須把握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四個維度”,這是應用型大學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
1.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具體來說,新時代高校教育就是要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充分發揮龍頭作用,通過加快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科技創新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引擎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重鎮,必須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和科研優勢,積極擁抱科技革命,突出科技創新的動力引擎作用,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注入強大動力。
3.人才培養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保障
綜合國力競争,說到底是人才競争,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标。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是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保障。人才培養的核心在于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這是增強國際競争力,增強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根本舉措。面對激烈的國際競争環境,高校要深入實施“人才強校”工程。一方面,人才引進要有新思路、寬眼界、大舉措,不斷集聚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政府主導、教育支撐、産業支持、社會參與的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以人才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4.文化自信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高校是文化傳承創新的高地。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高校新的文化使命。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時代背景下,要在交流互鑒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要求高校堅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覺,堅持守正創新,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奮力鑄就新時代中華文化新輝煌。
二、“四個維度”一體推進的内在邏輯
應用型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準确把握目标定位,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四個維度”一體推進與應用型大學建設之間的内在邏輯。
1.戰略邏輯:從全局架構把握“四個維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并強調“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将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四個維度”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架構中審視和考量,四者均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雖各有側重,卻又相互促進與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四個維度”一體推進是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戰略指引。應用型大學有着自身的發展優勢,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是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核心要求。以教育為基礎,統領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推進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應有之義。
2.理論邏輯:從本質内涵把握“四個維度”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在教育、科技、人才、文化“四個維度”中,教育無疑處于基礎性地位,科技、人才、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其一,教育的介體是知識,知識又是科技的原料,通過知識強化了教育與科技之間的連接,使科技與教育的進步相互推動。其二,教育過程是教師通過講授等方式将真理和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帶給學生新的認知體驗和實踐經驗,培養造就人才。其三,教育作為社會領域的子系統,本身就起到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這一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始終引領社會發展形态,而人才則為這三者之間相互聯系提供了實踐主體。因此,“四個維度”中,教育是基礎,科技是動力,人才是主體,文化是引領。
3.實踐邏輯:從一體協同把握“四個維度”
統籌把握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四個維度”是堅持系統思維和目标導向的時代要求。縱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曆程,大國崛起都和強大的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密切相關。為此,要秉承綜合治理觀念,促進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領域中各要素自由流動并發揮作用,實現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一體協同發展目标。應用型大學更加注重培養具備一定理論水平、擁有更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注重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行業企業發展的适應性及匹配度。因此,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科技創新能力、人才工作支撐力和文化傳承引領力,一體協同把握“四個維度”,對應用型大學建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三、以構建“四大體系”協同推進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的實踐路徑
着眼于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應用型大學發展應立足辦學定位和目标任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四個維度”,構建“四大體系”,積極探索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新路徑。
1.打造“有質量、有溫度、有特色”的應用型大學教育體系
應用型大學要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初心,聚焦國家、地區重大戰略和科技、産業、經濟布局需求,綜合運用招生計劃、就業反饋、資源配置等多種方式,持續優化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培養能夠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産業轉型升級和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的創新型拔尖人才、實踐型高端人才、關鍵領域緊缺人才,全面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教師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主力軍,應用型大學要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導廣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抱負,不斷強化教師的理論武裝、不斷優化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升教書育人專業水平,既做“經師”又為“人師”,以“時時放心不下”的精神态度,為學生提供充滿溫度和力量的教育。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專業課程、學科競賽、團隊平台和實踐實訓科研育人全過程,培養學生的政治品質、科研意識、創新能力、協作習慣和工匠精神,走出一條特色育人之路,助力應用型大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2.建設“精準度、契合度、專業度”相協調的科技創新體系
推進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要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戰略布局,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為導向,調整優化高校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全力推進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新機制。把科技創新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創新策源地的作用,有效提升對接地方産業需求的精準度。
加強與科研院所、企業合作,整合優勢資源,主動與園區、企業、科研機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基礎前沿技術攻關,聯合成立實驗室、研發中心、産業技術研究院等,促進創新鍊、産業鍊、人才鍊的精準對接,持續創新體制機制,堅持産學研一體化,打造與地方需求緊密契合的學科群,不斷提升科學研究與區域産業發展的契合度。
深化産教融合,大力推進校地融合發展和産業科技培育工作,打造特色化“高校+”協同育人模式。推進産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和技術轉移分中心建設,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加強大學科技産業園建設。深入實施“卓越計劃”教學改革,實現學業就業“雙貫通”,全力驅動産教協同育人,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專業度。
3.構建“能力為本、貫通融合、多元評價”的人才培養體系
強化頂層設計。應用型大學要在新時代人才戰略中主動擔當作用,深入實施人才強校工程。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科技第一生産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結合起來,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人才隊伍。要在人才引育上彰顯力度,不斷健全黨管人才工作機制。
堅持能力為本。應用型大學承擔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基于這一人才培養目标,應用型大學專業課程體系必須堅持能力為本,打破傳統單一的課程體系,構建以提高能力為核心的綜合模塊化課程體系,培養既有專業理論知識素養,又有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深化評價機制。一流的應用型師資隊伍是驅動一流應用型大學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強化頂層設計,提升人才使用效能,創新人才使用機制,通過多種方式靈活吸收各類人才“拼盤”使用,實行團隊作戰。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優化人才工作生态,建立多元化人才評價機制,實行分類評價分類管理,讓各種類型人才各盡所長,不斷激發人才活力。
4.形成“紅色文化、專業文化、傳統文化”于一體的文化建設體系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文化傳承創新是大學的重要職能和使命,在這一方面,應用型大學有着更加獨特的優勢和高度自覺。要深入挖掘具有區域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紅色革命文化情境教學”“紅色文化大講堂”等活動,用紅色文化引領時代精神,激揚信仰力量,為赓續紅色血脈、培養時代新人不懈努力。
打造專業文化品牌。在推進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過程中,要全方位推進專業文化建設,在學科建設上突出核心要義,以精準簡練的詞句高度概括專業文化精神,使專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經過“認知-認同-内化-行動”,增進對專業文化的理解與踐行。堅持研以緻用、以研促學,逐步完善專業文化展示平台,把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内涵融入教育教學和實踐實訓全過程,通過豐富立體的“第二課堂”育人潤心。
傳承發展傳統文化。應用型大學在辦學過程中已深深融入地方文化之中,與地方傳統文化共建共融共生。要充分挖掘區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涵養師生文化氣度。探索建立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研究、展示、體驗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學科專業建設,并使之成為面向社會提供文化服務的有效載體,着力發揮大學文化引領和示範作用。